<p id="rpttr"></p>
      <p id="rpttr"><dfn id="rpttr"></dfn></p>
      <pre id="rpttr"><del id="rpttr"><dfn id="rpttr"></dfn></del></pre>

        <del id="rpttr"><mark id="rpttr"></mark></del>

          投資優勢

          (一)區位:南沙新區位于廣州市的最南端,是大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幾何中心,是廣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也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的樞紐性重要節點和我國南方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南沙新區水路距香港38海里,距澳門41海里,方圓100公里范圍內分布著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最發達的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75公里半徑范圍內分布著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等5大國際機場,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輻射潛能。

          (二)交通:南沙新區相繼建成廣深港高鐵、地鐵四號線、南沙客運港、南沙港快速路等一批貫通南北、連接珠三角兩翼的樞紐型交通基礎設施,形成以海港、高快速路、城市軌道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廣州港南沙港區的航運樞紐和門戶功能不斷提升,港區已有10個5-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投入使用,糧食及通用碼頭、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已完工。南沙疏港鐵路、地鐵4號線南延段即將動工建設。連接珠江口兩岸的西部沿海高鐵,連接廣州中心城區、廣州南站和白云機場的地鐵18號線,灣區東線和灣區西線城際軌道,中南莞城際軌道,肇順南城際軌道等一批重大軌道交通設施項目已納入規劃。深中通道南沙登陸方案正在加緊落實。南沙公務機場已列入《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五年內將實現南沙中心區至港澳中心區40分鐘內的快速對接,南沙作為珠三角交通樞紐的作用日益凸顯。

          (三)生活配套服務:南沙新區正加快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打造宜業宜居現代化濱海生態新城。以蕉門河兩岸景觀帶為中心的新城區已啟動建設,南沙大酒店、香港中華總商會大廈、珠三角世貿大廈、南沙客運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已相繼投入使用;南沙中心醫院、廣州外國語學校、南沙體育館、南沙圖書館等也已建成使用,文化體育衛生等公益設施逐步完善,城市中心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大大增強;商業氛圍日益濃厚,一批中高檔社區項目陸續開發建設,餐飲、娛樂、金融、中介等各類服務業加速集聚。

          (四)生態環境:南沙新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南沙是鴉片戰爭時期著名的古戰場,迄今留有大角山炮臺、蒲洲大炮臺、鞏固炮臺和大虎山炮臺等遺址。依山環水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使南沙新區成為一個旅游勝地,南沙新區現有南沙天后宮、百萬葵園、大角山濱海公園、十九涌漁人碼頭、蘇州水鄉一條街、南沙高爾夫球場等一批旅游景點和設施。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可??坑瓮ё疃?、配套和服務最齊全的南沙游艇會已落成,并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五金錨獎”(國際游艇行業最高級別的獎項認證)殊榮的游艇俱樂部。南沙濕地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濕地唱晚”作為唯一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景點入選“羊城新八景”。2011年,南沙新區榮獲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獎”金獎。

          (五)保稅港區:南沙保稅港區規劃總面積7.06 平方
          公里, 其中一期封關運作面積3.7平方公里,包括港口區、物流區、加工區等三個功能區,是實現封閉管理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南沙保稅港區利用其地處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毗鄰港澳和擁有深水大碼頭的優勢,致力于建設進口商品展示倉儲分銷配送中心、國際采購配送和供應鏈管理中心、國際轉口貿易中心和出口集拼中心,打造為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配套的港航物流服務綜合平臺。目前,南沙保稅港區已開通了內外貿班輪航線48條,世界20大班輪公司已有17家進駐,2012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961萬標箱,預計2013年吞吐量將超過1000萬標箱。

          (六)人才及科技創新: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文化科技中
          心,擁有39所高等院校、200多所職業技術學校及400多個科研機構。南沙新區北上20多公里即廣州大學城,現已有11所大學進園,每年有4萬大學畢業生,可為廣州以及南沙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資訊科技園、南沙科技創新中心等為載體,南沙搭建起優越的公共創新平臺,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區內已有中科院廣州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中科院體系研究機構(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廣州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分所、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均落戶南沙)、教育部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山大學科技產業基地、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類企業研發中心等眾多科研機構進駐,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一批著名高校也已落戶南沙開展合作。目前,南沙新區已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獲選者、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廣州市“百人計劃”獲選者等一批高級人才,創辦了美時醫療、晶科電子、華晟電子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與此同時,南沙新區正在積極推進以粵港澳合作及國際化為特色的粵港澳人才合作特別示范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形成人才集聚發展的特殊機制。


          1. 財稅政策 根據南沙新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由財政部、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南沙新區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
          2. 金融政策 1)加強粵港澳金融合作,穩妥開展金融業綜合經營、外匯管理等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支持南沙新區在內地金融業逐步擴大對港澳開放的過程中先行先試;
          2)支持港澳金融機構根據CEPA優惠措施及相關法規規定,在南沙新區設立機構和開展業務;
          3)國家鼓勵和支持在南沙新區新設金融機構,開辦期貨交易、信用保險、融資租賃、信托投資等業務;
          4)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機構在南沙新區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5)鼓勵港澳保險經紀公司在南沙新區設立獨資保險代理公司
          3. 與港澳往來便利化政策 1)為南沙新區居民及在區內投資、就業的內地居民辦理往來港澳通行證及簽注提供便利,積極研究推動為南沙新區居民及在區內投資、就業的內地居民辦理往來港澳地區通行一年有效多次簽注;
          2)對外籍高層次人才給予居留便利,制定放寬免稅居留期限、往來便利化等優惠政策;
          3)打造世界郵輪旅游航線著名節點,便利郵輪及其載運人員出入境;
          4)允許在南沙新區辦理港澳地區航運公司所屬船舶及非本地住所的個人所擁有游艇的船舶登記。條件成熟時,探索粵港澳游艇通關新模式;
          5)在南沙新區放寬進口游艇相關政策,試點游艇保險制度,便利粵港澳游艇出入境
          4. 擴大對外開放政策 1)建設粵港澳口岸通關合作示范區;
          2)條件成熟時,在南沙新區部分區域探索實行分線管理政策;
          3)簡化南沙港區與香港葵涌碼頭船舶進出境手續;
          4)將廣州港口岸整車進口港區范圍擴大至南沙港區,支持南沙港區口岸開展零擔拼柜出口業務;
          5)建設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允許在南沙新區試點開展離岸數據服務;
          6)積極引導廣東境內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檢測實驗室服務南沙新區注冊的港澳企業;
          7)增加南沙新區粵港澳直通車指標數量
          5.土地管理政策 1)支持南沙新區開展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
          2)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前提下,保障南沙新區科學發展的必要用地;
          3)在南沙新區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定期評估和適時修改試點,強化規劃實施的動態管理;
          4)南沙新區經國務院批準調整用地規模涉及減少耕地和基本農田,必須進行占補平衡和補劃,確保廣東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5)支持南沙新區開展建設用地審批改革試點,試點方案報國土資源部同意后實施;
          6)在保障河口地區泄洪納潮安全和不破壞水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經科學論證可依法適當圍填水域
          6. 海洋管理政策 1)嚴格實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推進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進程,完善海域使用權招拍掛制度,探索建立海域使用二級市場;
          2)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不破壞海岸帶、海域和海洋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嚴格執行圍填海計劃,統籌海島保護、開發與建設;對重大項目用海的圍填海計劃指標給予傾斜;
          3)允許南沙新區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區域按照相關政策依法申請使用海域,優化申報程序,探索用海管理與用地、供地管理銜接試點
          7. 社會事業與管理服務政策 1)積極支持南沙新區開展國家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
          2)鼓勵和支持南沙新區開展國際教育合作試驗;
          3)允許港澳地區的建設、醫療等服務機構和執業人員,持港澳地區許可(授權)機構頒發的證書,按照內地與港澳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規定經備案或者許可后,在南沙新區開展相應業務